【hse管理体系】如何做好现场的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事故发生后减少损失、降低影响的最后一道屏障。从hse管理体系的系统性考虑,企业应急管理要做到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识别到位、科学评价、措施具体、演戏及时、处置得当。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搞好项目调查,全面辨识工作危害
项目调查应在项目启动前成立项目hse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开展实地调查,最后通过汇总、讨论、梳理,形成完整的调查评价报告,写入《项目HSE作业计划书》,作为下一步编写应急预案的依据,调查主要收集一下信息:
(1)地理环境:主要调查作业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物、植被、文物遗迹、地下设施、工业民用建筑、交通路线等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
(2)社会环境:主要调查作业区域的社会治安、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条件以及民族分布、风俗人情、地方病、传染病等情况。
(3)气象条件:主要调查作业区域的气象特点,如气温、季风、降雨(雪)量、洪水、沙尘暴等季节性气候特点和特殊天气的自然规律等。
(4)外部依托:主要调查了解外部可依托的医疗急救、消防、治安力量,以及紧急情况下可以依托的其他社会救援力量。
(5)法律、法规:主要了解所在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地方政府对HSE的特殊要求等,避免编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救援时与地方法规有重大冲突。
2、编制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审批交底
基层作业队编制应急预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预案力求简洁实用
作业队人员配置相对固定,因此在制定应急预案时,不宜把井喷应急、防洪防汛、工伤救护、食物中毒等预案隔离开,各自为战。一般只需要编制一个总预案,明确应急机构及职责,然后结合风险特点分别制定井喷、防洪防汛、食物中毒等专项应急处置程序,明确一旦出现某项风险失控后的处置流程,就能满足现场应急管理的要求。
(2)预案要经逐级审批
应急预案编制中要注意上下接口,确保发生险情后信息通畅,现场应急处置与上级部门的应急响应、应急救援等环节无缝衔接,提升应急管理的总体效率。因此,应急预案编写完成后,一定要和应急演习计划一并,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备案,纳入上一级HSE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管理和维护。
(3)预案要向职工交底
应急预案审批后,应在项目启动前组织向全体职工及所有项目参与方交底,要将项目风险及制定的控制措施详细给大家交代清楚,同时交代清楚一旦风险失控应该采取那些措施,要把具体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或人头。另外,风险失控后的应急处置程序、岗位工作衔接等都是应急预案交底的内容,交底要建立考勤,做到一人不漏,铭记在心,因故未参加人员返岗后要及时安排补课。
(4)组织应急演习,确保预案科学实用
应急演习是提升基层单位应急处置能力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桌面演习、功能演习
和综合演习等途径组织实施。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首先组织桌面演习。桌面演习就是把各相关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学习讨论,明确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岗位之间如何联动,保证应急处置紧张有序。
通过桌面演习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处置程序后,就要进一步组织功能演戏。功能演戏就是安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实战演习。一帮面考察各岗位动作是否规范,同时考察处置程序是否准确、快捷。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演习要反复进行。
基层队应急演戏熟练后要定期组织综合演习,这时候就要和上级部门、地方政府进行联动,主要考察和训练应急响应、应急救援系统是否有效。
应急管理是企业hse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运行中要围绕hse风险识别、应急预案编写、演习计划拟定、现场演习等环节严抓细管,规范运行,要在运行中不断总结改进,实现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