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在二级单位员工上推进方法有哪些?
良好的视觉提示更有助于作业风险的降低。在HSE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充分结合HSE文化理念,根据二级单位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现场作业实际情况,做到目视标识讲安全,属地划分明职责,工作安全有分析,实现企业HSE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
1、目视化管理
对人员、工用具、设备、施工设施和重点要害部位采取简单、明确、易于辨别的目视化实施方法,做到场地标识清楚,工具、物品摆放整齐,实行定置管理;生产作业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不留下任何安全隐患。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且方便工作现场安全管理,二级单位根据自身需求制做井控、电工、起重、电气焊、吊装、司索等特种作业目视标签,并粘贴于安全帽上,明确具有资质的操作人员确保作业安全。作业场所内如可能存在施工、高危作业等易发生事故的情况,必须用隔离带隔离出不同工作区域。确保安全生产。同时,通过设置悬挂厂区分布图、工艺流程、岗位职责,企业安全文化展板、STOP卡箱等方式营建推进单位企业目视化安全氛围。
2、属地管理
属地管理的区域划分是明确职责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体系推进建设工作中基础的一步,在属地管理的推行过程中,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共同入手,详细分析属地划分内容,从工作区域、职责权限、实物资产和具体的工作任务等对属地进行详细划分,使划分出大属地和小属地做到有机结合、权职相容。根据属地的不同性质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职责。落实无论事和物只要到了属地辖区,必须服从属地主管的管理。当非本单位人员进入属地时,属地负责人应当加以询问和风险告知。从大到一个生产区域,小到一把工具,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将责任真正落实到个人上。
3、工作前安全分析
为了更好的帮助基层生产单位人员深化对危害识别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员工掌握HSE方法和作业规范。公司制定了《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风险管理。当工作环境变化或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程序未明确的危害时,可由基层队领导和经验丰富的员工成立JSA小组,对所面临的工作状况进行安全分析,改善对危害的认识和识别新危害的能力,确保在实际的工作活动中,让正确的“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并到位。在需要办理作业许可时,申请人根据工作安全分析的结果和相应许可证的安全要求,落实安全措施和防护设施。在申请办理作业许可证前,申请人要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就工作安全分析和许可证的内容进行安全提示和技术交底,批准人检查完作业许可证、工作安全分析表及其它相关资料后,应到作业现场进行核实,在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作业人员接受风险告知和培训后,再签发作业许可证。
也许HSE管理体系无法马上为我们带来效益,但是企业必须立足于长远。在不断追求零事故和健康、环保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统一观念,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负责,通过HSE管理体系建设的良好运行逐步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向更高的层次不断迈进。